中國ERP的“入市”與“造市”
ERP登陸中國已有十年之久了,媒體與廠商們一直忙于兩方面的工作: 一是ERP的包裝, 通過包裝,ERP給潛在用戶以不同的想象; 二是ERP的解釋與表述,也就是普教工作。
然而,國內在ERP產品化方面一直沒得到“真經”, 試圖打造“中國特色的ERP”的廠商們, 對ERP“造市”的興趣一直大于ERP的“入市”。“造市”是大家熱衷的事, 因為這是“小成本大收益”的事,同時我們也堅信“一語可以興邦”, 何況我們有“千言萬語”。可是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, ERP還是要“入市”(也可稱為“入世”),也就是要交給客戶真實的產品。 因為信息化的“花瓶”無論具有怎樣的裝飾性, 畢竟還是要推動“工業(yè)化”或是“服務與作業(yè)”的效率,且長久下來也必須體現在“節(jié)約成本或創(chuàng)造利潤”指標上, 否則,便不符合經濟規(guī)則, 就沒有存在的必要。
ERP的“入市”有兩種含意: 一是要在市場上“交付”, 二是ERP是無國界的, 是一套成熟的管理規(guī)范和模式, 可稱為ERP的“入世”。ERP要逼其用戶“上水平”, 更要逼迫ERP的提供商吃透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,積累和提煉各行業(yè)的經驗。所以,成熟的ERP產品應是管理的“兵法”和“知識庫”。國外的ERP大師們潛心幾十年, 還在不斷地豐富內容, 所以它的ERP“入市”水準和價格都達到了“雙高”。
ERP的“造市”也是必要的, 是現代市場營中創(chuàng)造需求的重要步驟。
所謂“造市”,就是要有令人信服的邏輯和說法。
萬事都需“名正言順”,及論證“存在的合理性”。ERP的“造市”,體現了高尚的追求、前沿的技術及真實的利益這三大“造市”武器。具體來說:
一、ERP是現代生產力發(fā)展的要求, 符合其先進性和廠商利益;
二、ERP是信息化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, 其理論具有權威性和真理性;
三、ERP是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標志, 可以推動工業(yè)化, 促進GDP的增長。
廠商相信這些足以激發(fā)出 用戶“無限燃燒的ERP激情”,媒體和廠商均希望由此形成廠商主導市場的局面,同時中國的ERP也可實現世紀性跨越??墒?, ERP市場的現狀并非如意。 現在,國產ERP的“激情第二版”是否還能有“上座率”?尤其是ERP都到了“普及”是時代了(注:這里是廠商用語),我們什么時候能看到國產ERP的“絕活”? 觀眾們“持幣待購”, 盼的是“貨有所值”。
“造市”難, “入市”更難。
造市的難點在于不易使人相信一些東西, 因“洗腦”需要長期的“廣告宣傳工作”, 還要樹立樣板, 以便于推動這一ERP運動趁熱走向高潮。此項目還要通過一個聲音不斷地沖擊受眾, 受眾一旦被置于四面楚歌的境地, 則“造市”可成矣。 就目前來看, ERP這個市倒也成了,幾乎所有的MBA都知道ERP, 就是第二輪的ERP產品“入市” 遲遲起不來高潮。
對國內ERP主流廠商而言, 真是“入市”難于“造市”。
“入市”之難點在于:一是意味著產品“上架”,貨比三家, 經得起買家的推敲;二是“入世”, 進入世界水準,在國際市場上“亮相”。 說起來這有點“玄呼”, 實際上卻是同一件事情。ERP本身就是“泊來品”, 而ERP的基本內容是信息化管理。這樣說來, ERP的“入世”就是中國管理的“入世”。而ERP是要遵循管理來做的,故, 管理不能現代化, 中國的廠商又如何ERP化?管理思想不能信息化,怎可能做出ERP的產品?表面上看, 信息化的差距是產品差距, 實際上是深層的差距。
從底層上說, ERP的管理思想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沖突, 國內的管理重點是主觀化的管理, 講究“運用之妙, 存乎一心”, 而西方則是基于一種模式的制度化管理,什么事講究一個規(guī)則; ERP的文化背景說明, 在一種“契約社會” ERP的方法更適用。
從開發(fā)角度上說, ERP本身就是“全息思維”的產物,體現了“現在三論”的精髓。 從需要分析、開發(fā)環(huán)境、發(fā)開工具到信息流轉等等, 面向企業(yè)全部的管理全部要素,這是一個可以支撐企業(yè)運營的平臺。 而一些ERP的產品, 用“打籃球”的平臺開發(fā)“足球場”, 其功能不論怎樣多,難免名不副實。
再從應用上說, 軟件是模擬現實而高于實現的東西, 如果以我們目前的管理現狀為樣板依“葫蘆畫瓢”來做ERP, 肯定是死路一條;沒有先進的高效的管理實踐, 如何以現ERP的管理超越呢? 須知管理是“皮”,信息化是“毛”,皮之不存, 毛將焉附?
最后, 從管理活動的實施和過程來說, 怎能拆分獨立的生產、財務、銷售呢? 企業(yè)的每一項活動都是連續(xù)的, 錢、物、信息三位一體的, 彼此之間形成互相制約和對照關系。因此企業(yè)的信息化系統也是高度集成的平臺。集成性能是國產ERP產品應用上的最大問題。
實際上,在電算化財務系統的架構限制內, 無論如何擴展功能都是無法實現ERP級別的企業(yè)應用的。俗話說, 十年磨一劍, 國產軟件的發(fā)展期已到了“出劍”的時候了。令我們最欣慰的應該是讓客戶看到真正“入市”中的ERP, 而不是“造市”中的ERP。
來源:AMT
- 1組織機構代碼的信息化價值
- 2知識不對稱與知識共享
- 3傳播生活方式的供應鏈
- 4OA數據中心與信息交流的整體概況
- 5實施方法論:IT項目的進度管理
- 6網絡融合需團隊整合先行
- 7別再讓數據中心“中暑”
- 8項目中實施顧問的終極目標是什么?
- 9點擊科技王志東細述協同淵源(二)
- 10如何完成一個結果成功、用戶滿意的OA項目?
- 11企業(yè)MPLS啟動創(chuàng)造價值
- 12全面移動能激起企業(yè)的興趣嗎?
- 13ERP不該出現的反差
- 14解讀國美的供應鏈系統
- 15IT應用廠商爭食溫州中小企業(yè)市場蛋糕
- 16電子商務能給中小企業(yè)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?
- 17太平洋保險(集團)公司目前的信息化進程
- 18企業(yè)應用走向何方?
- 19信息化從成本管理著手
- 20跨國公司如何重構ERP
- 21如何構建戰(zhàn)略性SOA平臺
- 22用信息系統來支持柔性管理
- 23管理軟件廠商生存力的承諾
- 24是誰不相信國產軟件?
- 25長春泛普OA辦公軟件的項目周期:
- 26長春OA軟件增強企業(yè)快速響應市場能力
- 27管理咨詢有所為有所不為
- 28企業(yè)知識管理失敗案例
- 29銀行如何建設企業(yè)級數據倉庫基礎邏輯數據模型
- 30內外大型石油企業(yè)信息化建設經驗
成都公司:成都市成華區(qū)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
重慶公司:重慶市江北區(qū)紅旗河溝華創(chuàng)商務大廈18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