監(jiān)理公司管理系統(tǒng) | 工程企業(yè)管理系統(tǒng) | OA系統(tǒng) | ERP系統(tǒng) |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(tǒng) |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(tǒng) | 甲方項目管理系統(tǒng) | 簽約案例 | 客戶案例 | 在線試用
X 關閉
電腦微信

當前位置:工程項目OA系統(tǒng) > 領域應用 > 微信營銷 > 電腦微信

百度貼吧VS微信:兩條社交路線的競爭

申請免費試用、咨詢電話:400-8352-114





  在天津一家電力公司工作的劉國棟,如此描述自己的經歷:“當過兵,打過工,在找不到奮斗方向的時候得到中國現(xiàn)代烙畫泰斗郝友友先生的指導,開始利用業(yè)余時間專心學習和研究中國烙畫藝術。一個喜歡烙畫的70后苦屌男。”

  雖然半路出家的老劉現(xiàn)在已經是中國烙畫研究會理事、河北省工藝美術協(xié)會會員,但由于他的這門愛好過于偏冷,使他在平時生活中知音寥寥,于是找同路人便成為他最大的社交需求。

  最開始,老劉嘗試著將自己的烙畫作品發(fā)到QQ空間去分享,但結果卻讓他失望,因為無論是里面的熟人還是陌生人,都鮮有對烙畫感興趣的。微信誕生后,老劉也去嘗試了這個新的互聯(lián)網社交平臺,結果并無不同。

  QQ空間未能找到共鳴,有人建議老劉去老牌兒的百度貼吧試試。這一試不得了,他發(fā)現(xiàn)包括圈里的很多名人在內,一大群烙畫愛好者都在這里扎根了。經過兩年的經營,以“L老樂”為ID的老劉,如今已經是“烙畫吧”、“工藝美術吧”兩個吧的吧主。他成為了圈內最積極的發(fā)言人和活動組織者。

  其實,老劉的社交經歷恰好反映了網絡社交——在這個概念已經出現(xiàn)10余年后的功能分野與價值回歸。而老劉唯二用過的App——微信和百度貼吧App,恰恰是這種趨勢的兩個典型代表。

  真溝通與偽社交

  微信是基于兩種涇渭分明群體——熟人(手機通訊錄功能)或者陌生人(搖一搖和附近查找功能)的社交工具,百度貼吧的出發(fā)點則既不是熟人也非陌生人,而是基于興趣的社交平臺。

  它們兩者各司其職,有著迥然的社交價值差異。而說起百度與微信所代表的“網絡社交(SNS)”概念在10年后的分野與回歸,就有必要簡要回顧下它走過的路。

  互聯(lián)網站的社交功能何時出現(xiàn)已不可考,但1997年誕生的SixDegrees.com(六度空間網)是旗幟鮮明地探索社交需求的先鋒。在其5年之后,便是美國“社交網站鼻祖”——Friendster在2002年的誕生。

  2003年,兩名擁有Friendster賬號的eUniverse公司員工用10天時間創(chuàng)立了Myspace。應該說,SNS概念從Myspace開始,成為了互聯(lián)網產業(yè)中的關鍵詞匯和新商業(yè)模式。

  廣義上,ICQ,Myspace和Twitter等都屬于互聯(lián)網社交模式,但普遍認為,Myspace這種囊括多種功能的、以關系(而不是新聞或者其他)為紐帶的社交網絡才是SNS的真命天子。2005-2006年間,Myspace甚至一度超過Google和雅虎,成為了世界流量第一網站。

  Myspace這種模式被后來居上的Facebook發(fā)揚光大。Facebook在2008年用戶數超過Myspace之后成為了SNS領域的領頭羊。

  普遍認為,F(xiàn)acebook用了三招創(chuàng)新奠定了超越Myspace的基礎——實名制(這是Facebook之前任何SNS所沒有的)、好友檔案更新提示(Newsfeed,后改名為Live feed)以及開放平臺。

  其中,實名制被引進SNS被認為是社交網絡發(fā)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事件。原因很簡單,實名制提供了現(xiàn)實社交的可能性,為平臺方深挖用戶價值提供了前提。

  而相對來說,Myspace只是一個媒體網站,頂多算社會化媒體,也有人指其為“偽社交”。Facebook的巨大成功充分證明,Banner廣告、搜索廣告僅僅是浮財,而后臺的用戶數據才是金礦。

  而從Facebook超越Myspace的這個邏輯上,可以明顯判斷出微信這種類Kik Messenger(基于手機通訊錄的溝通工具鼻祖)應用的價值——基于比真實身份更進一步的熟人關系(即通訊錄關系)的溝通,給用戶帶來了巨大的使用價值和潛在的商業(yè)價值。

  然而,正如劉國棟的使用體驗一樣,在微信尚未開放平臺之前,人們已經覺察到了它的社交功能局限性。它所代表的執(zhí)于熟人與陌生人兩端的社交屬性,使其成為了一個出色的“溝通工具”,而并不是“社交平臺”。嚴格地說,在“社交”這一層面上,微信的價值還不如手機QQ。

  人就好比社會中的分子,而社交就像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。距離太遠的人群(搖一搖和周邊用戶)和距離太近的人群(手機通訊錄好友)之間,要么是距離過遠而失去了社交引力;要么是距離過近而產生了社交斥力(“人生若只如初見”、“近處無風景”很好地描述了這種心理現(xiàn)象)。而在這一方面,已經蟄伏多年的天然以興趣劃分的百度貼吧,似乎具備搭建超強吸引力SNS的基因。

  興趣:新社交時代宣言

  前幾日曾有坊間傳聞,百度將與中國聯(lián)通牽手,加入到微信等OTT業(yè)務的“搶食”中去。對此,百度官方出面給予否認。

  從上述對社交概念與產品的辨析上看,百度貼吧的選擇無疑是明智的。它與微信所走的應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社交路線:微信其實更類似于通訊工具——通過免費發(fā)短信、語言通話、視頻通話等功能,實現(xiàn)人們的表達、分享等基本需求。而張小龍所說“I/O平臺”也證實了這種定位;而百度貼吧更側重于以興趣為紐帶——以更為容易落地的興趣與知識庫來劃分人群。

  另一方面,我們也看到,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世界SNS版圖中,以Facebook為首的昔日明星都在走下坡路。而Instagram、Path等超新星的社交模式則也由于執(zhí)于陌生人或熟人的兩端,而逐漸失去獨立存在的意義。而真正被人們接納的是以興趣為紐帶的Pinterest,它的名稱即是新社交時代的宣言。

  實際上,F(xiàn)acebook、微信等社交平臺抽取興趣圖譜的基因存在局限,這為百度貼吧單刀直入“移動興趣社區(qū)”帶來了更大的把握和成功幾率。百度貼吧這種存在了10年類BBS社區(qū),在SNS概念10年后功能分野與價值回歸的檔口,靠著劉國棟這些“執(zhí)著于某類興趣領域的達人們”異軍突起,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。我們甚至有理由去想象,百度貼吧將有機會成為“中國達人秀”類似節(jié)目的選秀平臺。

  百度似乎也后知后覺地意識到了這一點。在百度地圖、百度魔圖取得移動戰(zhàn)略的口碑與成功之后,百度也開始在百度貼吧App上發(fā)力。例如提出了“為興趣而生”和“興趣星球”的口號,同時開始組織基于興趣圈子的線下活動。

  而在產品外衍生的商業(yè)環(huán)境中,百度貼吧巨大的影子下面,是無數的SEO商家和無數的興趣小組。AppStore中也存在著諸如《貼吧捕手》這樣的第三方App。所以,我們有理由猜想,在百度的搜索框之外,它的最大寶藏并不是愛奇藝與魔圖,而是百度貼吧這款打通PC與手機的最接地氣的產品。

  如果已經10歲的百度貼吧最后果真能靠興趣紐帶一騎絕塵,成為和微博、微信鼎足而立的SNS領域的新興勢力的話,那么就正好印證了本文在開始提出的SNS在十年間的進化理論:向線下回歸,向興趣回歸。

發(fā)布:2007-02-14 11:40    編輯:泛普軟件 · xiaona    [打印此頁]    [關閉]
相關文章:

泛普電腦微信其他應用

微營銷 微信推廣 微信營銷軟件 微信二維碼 微信商城 微信支付 微信開店 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平臺登錄 微信怎么玩 微信認證 下載微信到手機 手機微信 微信官網 微信網頁版 電腦微信 微信電腦版 微信公眾平臺注冊 微信注冊 微信公眾號申請